中美俄三国机枪弹链:美国土豪俄国节约 中国玩出了新花样

机枪作为可连续发射的轻武器被广泛运用在现代战争中,今天无论是世界警察美军还是中东各路武装分子的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而为机枪供弹专用的弹链,则不容易被大家注意。在笔者青少年时期关于弹链唯一一次引发好奇的一个细节问题是:这么长的一溜弹链,打完之后上哪去啦?

图:几梭子打光后,弹链去哪里了?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简单了解下弹链--也称

全自动速射武器的持续供弹

的产生历史:弹链是由最早的机枪--马克沁机枪的发明人--马克沁发明的。发明它的原因当然是为这种人类最早的可连续发射的枪械持续供弹。这时的弹链比较简单,由帆布带和金属片组成,帆布带负责固定住子弹,金属片则起到隔离子弹的作用。

图:马克沁机枪的弹链:未装弹(上)和装弹后(下)

马克沁机枪弹链毕竟属于早期的设计,因此缺点很多,如容易受潮霉烂,在高强度撕扯中容易变形,影响供弹效率。因此今天各国的机枪弹链早就已经不使用帆布做材料了。今天的机枪弹链统一为金属弹链。

金属弹链按美、俄两大军事阵营又分为可散(美)、不可散(俄)两种。啥子个意思呢?

先说可散弹链。顾名思义可散弹链就是打完后可散开的。它的大致结构如下图所示:连接时将子弹插入两个弹链的插销处就行了,简单说,可散弹链是由子弹连接起来的:

图:最常见的可散弹链

图:美国20毫米航炮炮弹连接后的状态

由于可散弹链是由子弹连接的,因此发射完子弹后就散开了,天女散花落一地鸡毛。这种设计的好处是不用回收,打完就走,十分适合今天打了就跑的现代作战理念。

图:动图可见可散弹链打完后散开的状态

图:这也是可散弹链,可见一地的散开状弹链和弹壳

说完可散再说不可散:不可散弹链按连接原理分若干种,但基本原理是一样的:弹链本身就是个整体,无论子弹发射前还是发射后都呈链条状。不可散弹链的最大好处是:可回收再装弹,因此适合经济适用型的国家和军队。不好处也很明显:机枪手打完长长一串子弹后得拖着一条长尾巴状的弹链满地跑。

图:典型的不可散弹链,每一个弹链节是半抱住子弹,士兵正往上压弹

图:机枪手的右侧为装弹击发前的弹链,左侧就是击发完的空弹链,如果太长的话十分影响枪手的行动

图:不可散弹链供弹的射手就容易遇到这样的尴尬:拖着个尾巴奔跑~

图:这是武直十的机炮,一样拖着个拖油瓶射击~

图:采用可散式弹链的供弹的射手则表示一边打一边走,毫无压力~

说到这读者们可能已经恍然大悟了:到底采用可散还是不可散,取决于用户的钱袋子!穷国就用不可散的,用完后可回收重复使用,打枪的时候麻烦点就麻烦点呗,勤俭持家细水长流是长辈传下来的传家宝。。。富国一定是用可散的,打完就扔,再用还有,反正家里有矿不在乎~

那么中国是用的可散还是不可散呢?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