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发布长江经济带生态环保“体检报告”

审计署今天发布首份聚焦长江经济带生态环保的专项公告,就沿江11个省份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重大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等情况,出具审计"体检报告"。

审计署资源环境审计司负责人介绍说,2017年12月~2018年3月,审计署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16年至2017年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政策措施落实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并重点抽查了59个地级市(区)。

审计认为,11个省市在中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下,有序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审计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小水电过度开发为特征的开发管控不够到位,生态修复未达预期、污染治理还存在薄弱环节,以及生态治理资金大量结余等。

有的地方小水电过度开发,已造成生态破坏

审计公告称,截至2017年年底,10个省份已建成小水电2.41万座,最小间距仅100米,开发强度较大。过度开发致使333条河流出现不同程度断流,断流河段总长1017公里。

5个省"十二五"期间新增小水电超过规划装机容量,8个省有930座小水电未经环评即开工建设,6个省在自然保护区划定后建设78座小水电,7个省有426座已报废停运电站未拆除拦河坝等建筑物,7个省建有生态泄流设施的6661座小水电中有86%未实现生态流量在线监测。

审计署负责人介绍说,中国是世界上小水电资源可开发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地加大农村水电建设投入,客观上讲,极大地推动了农村水电发展。需要充分肯定的是,小水电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为解决无电缺电地区人口用电、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

新闻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