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锦:建议不再区分国企民企,纠正所有制歧视

“按照所有制出身划定企业性质和类别越来越远离企业和市场的实际,”近日,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上海出席主题为“迎向不确定性:民营经济的生存与创新”的研讨会时建议,需要对企业分类作出调整,不再区分国企与民企,而是按照企业的规模、技术等特点进行分类并出台相应政策。

“按照所有制对企业分类,是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留下的痕迹,现在有必要也有条件正本清源、回归常态。”刘世锦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和发展,不同所有制本股权多元化和相互融合成为常态——大型央企境外上市,民营企业的股东中也不乏直接或间接的国有股东,现实中要找到纯粹国有或纯粹个人所有的企业越来越困难。

更重要的是,他认为,这种划分实际上低估了企业家才能和精神的作用:按照这种思路,资本属性的地位和作用是第一位的,企业家才能和精神排在第二甚至更低的位次。

刘世锦演讲精要:

如何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解决好预期不稳、信心不足问题,已成为各界共同关切和讨论的重大议题。

现阶段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理解、保护、弘扬企业家精神。应以企业家精神为引领,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推动企业产权和治理结构改革方面要有大的理论和政策突破。

企业家才能和精神是组合资源的资源,是高于资本的更为稀缺的资源

所谓企业家才能和精神,是指好奇心、远见、洞察力、冒险、探索、坚忍不拔、组织协调力、执行力等一系列特质,其主要职能是组合利用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现在还有数据)等各类资源。所以,企业家才能和精神是组合资源的资源,是高于资本的更为稀缺的资源。提供资本和有效组合利用包括资本在内的各种要素,是两种不同的能力,不能混为一谈。

随着社会财富增长和资本市场发展,资本提供者大量增加,中国已形成上亿人参与的资本市场,与工业革命初期的情况大不相同。

从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来看,民营企业的发展,就是具有企业家才能的那些人,识别并抓住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组织各类资源,创办大量充满生机活力、具有创新进取精神的企业。他们通常白手起家,没有多少资本,穷则思变而创办企业。投资者正是看中了他们的企业家才能,知道企业家比他们能更有效地配置和利用资本,才把资本给了企业家。

企业家才能和精神也可以看成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劳动,市场依照按劳分配或按要素分配原则给企业家以报酬,与所谓的剥削不是一回事。即使企业家报酬多了,也成为资本提供者,与企业家才能也能明确区分。如果企业家不再具有企业家才能,投资者也不会将资本提供给他们。

企业家精神,简而言之就是创新精神,不仅各类企业需要,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者也需要。地方竞争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大特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力,地方主要领导者的企业家精神至关重要。

企业家应成为现代企业的主角,但并不拥有特权

一个有活力和创造力的社会,能够使具有企业家才能的人脱颖而出、大显身手。现代企业是以企业家精神为核心的组织形态,企业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是否有效,一个关键指标就是能否使具有企业家才能的人才充当主角。

民营企业通常由企业家创办,历史包袱不多,客观上容易使企业家施展才能,但并不意味企业家精神在一个人身上能够持续始终。内外环境变化、治理结构缺陷、二代接班等,都可能引发民营企业家精神的衰退或断档。相当多企业繁荣期不长,百年老店更是少见,企业家精神不可持续是主因。

国有企业经过多年改革,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仍摆脱不了行政化、官僚化甚至机关化的困扰。在市场竞争中表现不错的新国企,背后往往有具有企业家才能和精神的领导者,但并非常态。国有企业改革是否到位,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才能否发挥主导作用仍是关键。

一个被称为企业家的人,是否能够始终名符其实,并不具必然性。企业家作为经济人、社会人,必须遵纪守法,自我约束,加强道德修养。

企业家身份并不能提供特权,反而应提出更高要求。正反两方面的例子都不少,有些曾经的企业家或进行不正当竞争,损害消费者和公共利益;或过度膨胀,重大决策失误,陷入严重风险或危机;或官商勾连,公器私用,败坏社会信用和风气,这些作为与企业家精神毫无共同之处,恰恰是企业家精神衰落或被丢弃的后果,需要引以为戒。

按照资本的所有制“出身”划定企业性质和类别越来越远离实际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成熟,不同所有制股权多元化和相关融合成为常态,比如大型央企境外上市,有大量的海外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民营企业的股东中,也不乏国有股东。要找到纯粹的国企或民企越来越困难。

因此,按照资本的所有制“出身”划定企业性质和类别,越来越远离企业和市场实际,更重要的是低估了企业家才能和精神的作用,因为按照这种方法,资本的地位第一,企业家才能和精神处在次要或更低的位置。但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家才能是组合包括资本在内的要素资源的资源,是重要性高于资本的资源。资本是要素,企业家才能体现的是创新,我们正在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企业家才能优先于资本也是经济转型的要求。

摆正企业家才能和精神与资本等其他生产要素的关系,使企业家才能和精神充当主角,是各类企业治理结构变革的核心要义,对提高企业的活力、竞争力、创新力至为关键。民营企业如此,国有企业更是如此。一个具有合格或优秀企业家的国有企业,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对完成国家赋予的战略职能更是不可或缺。

依照上述对企业产权和治理结构的认识,需要对企业分类做出相应调整,不再区分国企民企,而是按照企业的规模、技术、就业等特点分类,也对投资者按照所有制分类。这样的调整也符合国际惯例。按照所有制对企业分类,是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留下的痕迹,现在有必要也有条件正本清源、回归常态。

纠正所有制歧视,打开创新的大门

纠正所有制歧视取得实质性进展,要改变行业准入、项目招标、资金获取、国家安全等方面国企民企不平等的潜规则,以此作为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并形成相关法律制度。允许和鼓励平台企业、大型科技骨干企业大胆投资、积极创新,参与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实行常态化、负面清单为主的监管。

要摆正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政府可以提出负面清单,也可以对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走势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在此前提下,还是要把选择权交给企业和市场,推动创新和增长潜能的充分发挥。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