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护群众而撞向水塔 是什么支撑了中国军人舍生取义?

生死一线,如何抉择?日前,海军航空兵一架战机飞行训练时突发险情,飞行员任永涛、詹金鑫为避免地面人员伤亡,操纵战机驶离小学,毅然放弃跳伞机会,壮烈牺牲。"人民军队为人民",这支队伍中,像任永涛、詹金鑫这样的英雄不胜枚举:杜富国排雷时为保护战友身负重伤;王成龙为救战友被卷入车底壮烈牺牲;张超驾驶歼15战机训练时突遇故障,为挽救战机放弃逃生……"遇到危险,与其伤两个,不如伤我一个",生死抉择面前子弟兵没有丝毫犹豫。数不胜数的事迹引人深思:是什么支撑了这些英雄舍生取义、舍己为人?

对于那些崇尚利己主义的人来说,这样的抉择或许是一个永远无法解开的谜题。他们无法理解,和平年代里的飞行员为什么宁愿牺牲自己也绝不让别人承担半点风险,就如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杨靖宇腹中只有棉花和树皮,仍然战斗到底、宁死不屈。归根结底,他们所无法理解的,是一种崇高的、纯粹的价值观。如果说一次次选择定义了人生,那么价值观则决定了选择。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岁月,始终有这样一群人,在"小我"之上还有"大我",还有担当奉献、保家卫国,这样一群人中,永远不会缺少英雄。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无论是危急关头女民警的"最美逆行",还是抗震救灾中子弟兵被汗水湿透的"最美背影",抑或是扑灭大火后消防员疲惫的席地而卧……一个个具体又坚定的选择,构筑了守卫中国的铜墙铁壁,让安全感成为中国的亮眼名片。危难关头的这些行动,不是出于个人声誉、经济利益,而是一种本能,是对崇高理念的具体践行。也正因理念之高尚,这些英雄的选择,早已超越了西方话语体系中"个人英雄主义"的狭小范畴,绘就的是"集体英雄主义"的动人群像。

不要等英雄牺牲后才去感恩和称颂。然而,舆论场上仍不时浮现出刺耳的声音:"凭什么军人优先?""军人就该让座"……它们虽然不是主流,却深深刺痛着英雄们的心,动摇着社会主流价值的底线。英雄们用青春甚至生命

作出选择

,我们同样也应该作出自己的选择。让人欣喜的是,"推进军人荣誉体系建设"已被写入十九大报告,退役军人事务部已组建成立,退役军人保障法有望下半年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越来越多的人以不同方式表达对军人的敬意与感恩。铭记他们的牺牲与奉献,尊重英雄,致敬英雄,国家安全的根基才能更坚实。

(责任编辑:傅鑫 CM033)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